如你知道我跟時裝的邂逅是來自Vivienne Westwood,你應該可了解我是一個如何後知後覺的時裝學生,Isabella Blow的名字好像是在認識了Alexander McQueen的設計才接觸過,但對於她所做過的事,牽過的紅線我一無所知,更別說她在行內的影響力! (所以我拜託所有時裝系老師請給多一點基本功你的學生,而學生們也主動一點去學習) 我想她過身那年我才剛修讀我的時裝課程吧,所以來到了倫敦都只是在別人口耳相傳的方式得知她的傳奇一生,10月歐洲的朋友已在facebook瘋傳11月才會展開的展覽海報,我沒有像他們一樣興奮得要立即訂購開幕期間的門票,為的只是「先買先享受」,但心裡期待著這個了解時裝女王一生的旅程,朋友先後多次邀請同行前往參觀,但都沒有成事,最後我在2013年的最後一天獨自走進了Blow的衣櫥,上了一堂充滿信任與愛的時裝歷史課。
提到Blow一定不可缺少Alexander McQueen和Philip Treacy的設計生涯, Alexander McQueen於1992年的MA畢業系列和Philip Treacy的1990年畢業作品都是展品之一,有別於其他展覽,這次展品跟訪客的距離十分近所以就連McQueen畢業作品上的細節和內裡都可仔細參觀,作品的旁邊是當年fashion show的錄像,但讓我最驚喜的是在靠近入口處的 Hussein Chalayan 1993年畢業作品,記得讀書時就在教攝影的老師提及過但在作品發佈20年後可再看到實身是十分震撼的。
設計師的經典作品是展覽的賣點之一,但我認為展覽最美麗的是把Blow的一生像扣人心弦的時代曲般重頭到尾向你演繹一次,從她的學習時期到因為要維生而進入了時裝界當編輯,從在時裝學院巧遇設計師們到一一把他們推上世界舞台,從個人衣著到創作的作品,不論是前奏還是副歌都會叫你倒帶再聽一次,Blow的書信,名片,穿過的鞋,做過的訪問......要一一列出恐怕會破壞展覽營造的意景,我想所有Blow的穿過的衣服都不及McQueen 1996年系列的後台採訪片段觸動我的神經,當時已以顧問角色為McQueen提供意見的Blow在訪問中那種悠然自的語氣和「我的眼光夠銳利吧!」的自信真的比場為任何一件展品更值得停下來欣賞。
在我看來展覽陳列的不是展品的本身是在分享一個伯樂相馬的故事,曾經有人問她"What does fashion mean to you?"她吸了一口煙然後吐出兩個字"my life",我相信參觀完展覽的所有人也會認同她的答案。展覽最後用上McQueen和Treacy在Blow世身後向她致敬的系列和一張披上薄紗的上樓梯背影作結,像在提醒Blow衣櫥的訪客「是時候回去了,但別忘記我啊!」一樣,我敢說這是我在倫敦數年間看過最精彩的展覽,單是看Blow跟設計師間的友誼就快要讓我眼淚直流,如你相信世上真的有人單純的喜歡時裝本身,我推薦你花大半天去Somerset House一次,讓Blow的一生證明給你看用心做一件事的能量有多大。
如你希望了解展覽更多,請到訪Somerset House的網頁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